首页 资讯 正文

清风社区:邻里节里奏响“绿色主旋律” 新规入户助力分类升级

体育正文 196 0

清风社区:邻里节里奏响“绿色主旋律” 新规入户助力分类升级

清风社区:邻里节里奏响“绿色主旋律” 新规入户助力分类升级

潮(cháo)新闻 记者 应忠彭 夏日,位于温州平阳(píngyáng)的浙江帅帅电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,26名聋哑工人一派忙碌(mánglù),不时(bùshí)用手语交流。这家主要生产各类锅具的企业,设有“帅生活·共富工坊”,定向为聋哑人提供工作岗位。 建设“共富工坊”是近些年来浙江(zhèjiāng)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一项创新举措。7月2日、3日,由省委组织部指导,省工商联主办,温州市委组织部、温州市工商联承办的全省(quánshěng)深化定向招工式(shì)“共富工坊”建设推进会在平阳(píngyáng)举行。 像“帅生活·共富工坊(gōngfāng)(gōngfāng)”这样的做法不时引得大家点赞。记者了解到,温州立足各地资源禀赋、产业特色,围绕“县城—中心镇(zhōngxīnzhèn)—重点村”发展轴、产业链上下游谋划(móuhuà)建设(jiànshè)“共富工坊”,集聚形成65个以(yǐ)智能电气、鞋服加工等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工坊群。目前,全市累计建成“共富工坊”1464家,吸纳就业5.5万人,其中低收入农户、困难群众占比达15%,人均月增收近2700元。 民营(mínyíng)经济发达的(de)温州,定向招工式“共富工坊”建设有什么特色?各地行业商协会和温商,发挥了哪些作用? 党建引领,企业(qǐyè)帮农促增收 成片的田园(tiányuán)旁,粮食烘干区、粮食加工区(jiāgōngqū)、全(quán)程机械化区、质检区、冷链配送区、供销展示区和现代农事服务(fúwù)大厅,提供种植、收割、加工、销售等全链条服务。走进(zǒujìn)平阳县昆阳镇上林垟村,可以看到“平知稻·共富工坊”。这是由上林垟村联合新科家庭农场,通过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通过集中流转土地、统一(tǒngyī)配送农资、提供农事服务等方式,提升种粮的效率和效益,帮助种粮农户、低收入群体增收致富(zhìfù)。 “粮食(liángshí)烘干区,总共有16台大型烘干机,相(xiāng)比较自然晾干,机器烘干损耗(sǔnhào)小、费用(fèiyòng)低、方便省心。”上林垟村第一书记(dìyīshūjì)马驰骋算了一笔账,以村里种植大户老林为例,他承包200亩地,一年两季,粮食总收成约190吨,现在用机械烘干,损耗、烘干等费用能节省2万多元。 农事服务中心。受访者(shòufǎngzhě)供图 该“共富工坊(gōngfāng)”提供农事服务(fúwù)范围(fànwéi),包括昆阳西北片的16个村、1.4万亩,还辐射全县。通过无人机打(dǎ)药、施肥、播种等,提升种粮的机械化水平,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,配合(pèihé)庄稼医院“问诊把脉”,助力单户种植面积、单亩产量一起跟着涨。还开展供销展示销售,线上通过“平阳五个(wǔgè)鲜”、“供销大叔”抖音号等平台开设电商直播,线下供销“供富大篷车”开进山区,帮助销售土(tǔ)鸡蛋、蕃薯粉、土豆、年糕(niángāo)和高山大米等农产品60多万斤,光是番薯枣就销售了3000斤。 抓好党建(dǎngjiàn)(dǎngjiàn)引领这个“火车头”,是“共富工坊”红火开展的关键。温州把“共富工坊”建设(jiànshè)列入基层党建重点工作项目,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,实施(shíshī)“百镇千坊·富民兴业”行动,统筹抓好工坊标准化、专业化、市场化、品牌化建设。全市指导县乡(xiànxiāng)成立“共富工坊”综合服务平台,推动村企精准结对建坊,提供用工(yònggōng)对接、产品展销、技能培训、政策咨询等服务。上林(shànglín)垟村的“共富工坊”建设,正是温州众多“共富工坊”建设的缩影。 集群孵化,生产线上长出“致富(zhìfù)链” “现在我的机械(jīxiè)加工厂里,有15台车床,在为通力科技做配套服务。”在瑞安市南滨街道叶维棉机械加工厂里,负责人(fùzérén)叶维棉正在忙碌。他自己也没想到,几年(jǐnián)前还是工人,如今当上了小老板。 原来,这也得益于“共富工坊”的(de)带动。通力传动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减速机研发、制造(zhìzào)、销售和服务的企业,像央视春晚舞台(wǔtái)里的升降台,其制造就用到了该企业的传动产品。 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(tèxīn)企业(qǐyè)的车间里,董事长项建忠指着一批标着“瑞安精齿加工厂”的齿轮半成品说:“这些作坊的主人(zhǔrén)都曾是我们的操作工。”通过提供200万元起步(qǐbù)订单和驻厂技术指导等方式,通力科技两年孵化出像类似于(yú)叶维棉机械加工厂、瑞安精齿加工厂这样的配套企业60家,带动1500人就业。 通力科技(kējì)公司生产车间。受访者供图 通力科技鼓励员工出去创业,将(jiāng)下游的粗加工和难度低的前端产品放到这些工厂去做(zuò),把员工留在产业(chǎnyè)链(chǎnyèliàn)上变成“合伙人”,形成一个产业生态。“扶上马,再送一程。”让工人变成产业老板,这样的工坊带有孵化作用。 当然,这也(yě)得益于温州的产业优势(yōushì)。温州充分结合本地产业发展,沿着产业链(chǎnyèliàn)供应链科学布局(bùjú)建设工坊,通过建链串坊、强坊壮链,有效形成“串联一批工坊、壮大一条产业链”。比如(bǐrú),乐清市充分发挥省“415X”先进制造业集群核心区优势,聚焦智能(zhìnéng)电气产业链上下游、供应链前后端,沿链打造智能电气共富工坊17家,带动周边群众就业500余人。 各方联动,合力织就共富网(gòngfùwǎng) 在温州,民营经济发达,商协会(xiéhuì)网络(wǎngluò)遍布各地,为(wèi)“共富工坊”建设凝聚了力量,增添了活力。党建引领之下,商协会如何发挥纽带作用,发挥企业积极性,吸引低收入群体参与进来也非常关键。 平阳县万全镇党委负责人介绍,当地办好“共富工坊”的(de)经验就是,坚持(jiānchí)党建引领,通过赋权商会(shānghuì),增强商会号召力,加强(jiāqiáng)商会的带动(dàidòng)能力。为此,万全镇将镇里的企业服务中心交由商会运营,税务等部门入驻,做好企业服务工作,增强商会对企业的影响力、吸引力,带动会员企业以“四化”建设为标准,积极参与共富工坊建设。 以商协会为纽带,将企业与(yǔ)村社、低收入群体等实现更紧密的联系,温州各地都有创新做法。比如,乐清创新“非公企业+域内外(nèiwài)商会+村社”共建机制,引导重点企业、乡村(xiāngcūn)能人以多种(duōzhǒng)方式与农村形成经济、利益共同体,有效(yǒuxiào)激发民营企业参与乡村建设发展的积极性。瑞安组建一支由“商会+企业”共富联络员(liánluòyuán)组成的帮扶团队,通过(tōngguò)“村企共建”“共富工坊”“流动车间”等多种载体,探索创新结对帮扶组织形式、合作经营模式。 充分发挥民营经济(jīngjì)优势,搭建共富桥梁(qiáoliáng),温州组织各级工商联所属(suǒshǔ)商会与村(cūn)党支部结对共建、帮扶发展,引导动员民营企业参与定向招工式“共富工坊”建设,畅通村企合作渠道,打造定向招工式“共富工坊”380多家。 百镇千坊,富民兴业。温州这些工坊(gōngfāng)的故事将继续上新。
清风社区:邻里节里奏响“绿色主旋律” 新规入户助力分类升级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