枣庄市市中区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形成“振兴乡村 增收富农”新格局
枣庄市市中区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形成“振兴乡村 增收富农”新格局
枣庄市市中区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形成“振兴乡村 增收富农”新格局
齐鲁网·闪电新闻5月22日(rì)讯 5月22日,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政府(rénmínzhèngfǔ)新闻办公室举行“融通(róngtōng)城乡促振兴 三产联动绘(huì)新景”——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。枣庄市市中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、区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主任钟杰,市中区永安镇党委委员(dǎngwěiwěiyuán)、副镇长王利,市中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王虎和市中区综合(zōnghé)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郭丹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。
钟杰(zhōngjié)在发布会介绍,市中区将按照“五小变五大”工作(gōngzuò)思路,紧扣“实干争先”工作主线,落实区委农村工作会议安排,以“五片五链五行动”为抓手,守牢(shǒuláo)粮食(liángshí)生产安全底线,着力提升乡村(xiāngcūn)产业发展水平、乡村建设水平,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,形成“振兴乡村、增收富农”新格局。
保障粮食安全,构建(gòujiàn)现代农业新体系。紧紧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,着力从强基础、稳面积、提单产、增产能方面发力,开展粮食作物单产提升引领行动(xíngdòng),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%以内。紧抓“三夏”生产黄金窗口期,进一步加强小麦田间管理,强化农技指导服务和自然灾害(zìránzāihài)监测(jiāncè)预警,保障夏粮(xiàliáng)稳产丰收。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,用好农机具购置补贴,加快国产(guóchǎn)先进适用农机装备应用(yìngyòng),加大机收减损等农机技术推广,开展三夏生产“一条龙”作业服务和订单式、保姆式、全程托管等服务,提升三夏农机作业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(tèsèchǎnyè),接续完成3.5万株石榴种植任务(rènwù),全年新建改建设施农业面积800亩,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幅力争达到5%以上,继续(jìxù)在全市保持较快增长(zēngzhǎng)。
做强产业(chǎnyè)支撑,培育产业融合新动能(dòngnéng)。加大领航型(xíng)企业培育力度,依托晟达菲尔、燊坤食品、登海德泰、富源农机(nóngjī)等(děng)龙头企业,围绕重点领域和特色(tèsè)优势,实施辣子鸡、休闲食品饮品、种业种苗、社会化服务、农文旅“五链共建”,形成特色产业集群。统筹发展孙枝鸡、石榴等农产品初加工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,深度融入全市产业战略布局,完善从田间到(dào)餐桌的全链条(liàntiáo)供给模式。持续擦亮“中国辣子鸡之乡”金字招牌(jīnzìzhāopái),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、北京工商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,提升皱皮辣椒标准化种植规模,保障优质畜禽种源供给,研发辣子鸡爆款产品,实现“小美食”带动社会经济效益双提升。不断加强孟庄茶叶、齐村樱桃等特色资源品牌建设,积极争创国家、省(shěng)、市级农产品品牌,全力构建三产融合、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(tǐxì)。
推动片区联建,打(dǎ)造和美(měi)乡村新风貌。聚焦抓村连片,扩片成面(chéngmiàn),按照全区“一廊一带三环五区”总体规划,以“五片联建”为抓手,依托片区产业优势,紧抓“示范村”“精品村”建设,深度开发乡村振兴多元价值,不断探索富民增收新渠道。围绕齐村镇省级衔接推进区,重点推进千亩林果(línguǒ)基地、甘泉农旅融合等(děng)项目建设,打造(dǎzào)特色林果产业带和农耕文化(wénhuà)聚集区;围绕永安镇市级片区“农文旅”定位(dìngwèi),持续(chíxù)提升“板泉山居”项目综合效益,加快建设马场雅境等项目,构建(gòujiàn)特色鲜明、融合发展的农文旅休闲观光产业新体系;围绕税郭镇市级片区“特色养殖(yǎngzhí)”定位,推进云栖渔谷、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等项目建设,打造现代畜牧渔业特色养殖区,为明年(míngnián)的全市创新引领(yǐnlǐng)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打好基础。大力实施城乡环境整治提升“五项行动”,聚焦镇域路域环境、村庄环境、水环境治理(huánjìngzhìlǐ)等重点领域,开展集中攻坚整治。以环境提升促进风貌共美,推动省、市级示范片区与和美乡村示范村实现“双覆盖”。
闪电新闻记者(xīnwénjìzhě) 刘聪聪 报道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