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守护家庭“小和谐” 赋能社区“大平安”

体育正文 131 0

守护家庭“小和谐” 赋能社区“大平安”

守护家庭“小和谐” 赋能社区“大平安”

▲王喆以细致入微的工作为社区(shèqū)和谐稳定贡献力量。 ▲王喆上门倾听居民诉求和(hé)心声,用心用情化解矛盾纠纷。 近日,省(shěng)妇联、省委政法委、省司法厅联合开展全省(quánshěng)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(gōngzuò)表彰,西海岸(xīhǎiàn)新区长江路街道峨眉山路社区网格员王喆,凭借在婚姻家庭纠纷调解领域的突出表现,获评“山东省优秀‘巾帼调解员’”。 从创新调解模式到(dào)构建矛盾预防体系,王喆在基层(jīcéng)治理(zhìlǐ)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,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女性参与基层治理的智慧与担当。她用温情与专业化解矛盾纠纷,以实际行动为社会和谐稳定注入“她力量(lìliàng)”,成为新区基层治理中的一道亮丽风景。 独创“三有(sānyǒu)四步”调解法 今年32岁的(de)王喆,身兼长江路(lù)街道峨眉山路社区第三(dìsān)网格网格员与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员的双重身份,在基层治理(zhìlǐ)一线默默耕耘了6年多。工作中,她始终牢记“化解一个矛盾,挽救(wǎnjiù)一个家庭”的使命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“巾帼卫士”的责任与担当。截至(jiézhì)目前,王喆累计调解婚姻家庭纠纷68起,成功助力45名求助者走出情感困境,成为居民心中当之无愧的“家庭幸福守护者”。 “如今,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比较大,难免会在持家理念、育儿观念、消费习惯等方面产生矛盾。如果任由(yóu)这些矛盾长期存在,小(xiǎo)则(zé)影响一个家庭的和谐,大则影响社会安定。想要化解矛盾,找准方法非常重要。”对此,王喆积极探索创新,牵头(qiāntóu)成立社区“巾帼(jīnguó)调解室”,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专门解决婚姻家庭(hūnyīnjiātíng)矛盾的平台。她(tā)还充分整合社区资源,组建起一支由网格员、公益岗人员、双报到党员和业委会成员组成的志愿调解队,为调解工作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和方法。 在(zài)调解方法上,王喆独创“三有四步”调解法。“‘三有’就是让群众‘有话说、有事干、有人帮’,充分尊重当事人的(de)(de)话语权,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矛盾解决过程中,并为其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。‘四步’中的‘一听’是要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诉求和(hé)心声(xīnshēng),了解矛盾的根源;‘二查’是要深入调查核实相关情况,确保信息准确;‘三普’是要普及(pǔjí)相关法律法规和家庭经营知识,提高当事人的法律意识(fǎlǜyìshí)和家庭观念;‘四助’是根据具体情况(jùtǐqíngkuàng),为当事人提供情感疏导、法律咨询、矛盾调和等全方位的帮助。”王喆对记者说。 依靠“三有(sānyǒu)四步”调解法,王喆与团队成功挽救了23个濒临(bīnlín)破碎的家庭,矛盾(máodùn)调解成功率达85%。其中,一对(yīduì)因(yīn)育儿(yùér)矛盾濒临离婚的夫妻,在(zài)王喆的安抚与调解下,使丈夫主动承担起育儿责任,夫妻重归于好。有一对“90后”夫妻因家庭矛盾闹上法庭,王喆设计了“角色互换体验游戏”,引导夫妻俩换位思考,深刻体会对方的不易,最终这对夫妻选择撤诉和解。在一起复杂的婆媳(póxí)纠纷中,王喆曾连续三周上门走访,通过与婆媳双方及其他家庭成员进行深入交流,绘制出家庭关系脉络(màiluò)图,精准找到症结所在,成功帮助婆媳重建信任,化解了家庭矛盾…… 绘制“婚姻家庭民情(mínqíng)地图” “我们社区一共有3112户居民,被划分(huàfēn)成3个大网格、21个微(gèwēi)网格。要想为这么多居民做好服务,体系建设非常(fēicháng)重要。”王喆深知,仅仅做好矛盾调解(tiáojiě)工作是远远不够的,更重要的是构建(gòujiàn)起完善的矛盾纠纷预防体系,将矛盾纠纷扼杀在萌芽状态。为此,她(tā)推行“网格+调解”双融共治模式,构建“1+1+N”(1名(míng)网格员、1名公益岗人员、N名爱心志愿者)管理体系,实现“小事不出楼栋,大事不出社区”的治理目标。 秉持“防胜于治”的理念,王喆建立起“婚姻家庭健康(jiànkāng)体检”机制。她联合律师、心理咨询师等专业(zhuānyè)人士,组建“芳华志愿服务队”,充分发挥专业力量在婚姻家庭纠纷预防中的作用。同时,创新推出“社区调解(tiáojiě)驿站+法院诉前调解”联动(liándòng)模式,加强与司法部门的协作,形成工作合力(hélì)。 “为(wèi)了更精准地掌握社区婚姻家庭状况,每月社区会面向居民以问卷的方式(fāngshì)开展风险排查,并根据问卷得分情况绘制‘婚姻家庭民情地图’,用红、黄、绿三色标注高、中、低风险家庭。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,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家庭进行分类管理,及时发现潜在的矛盾隐患(yǐnhuàn)。”王喆表示,她还开通了24小时情感热线和“幸福(xìngfú)来敲门”微信群,为社区居民打开(dǎkāi)心结提供(tígōng)了便利渠道。 通过一系列预防措施,如今,辖区婚姻诉讼量大幅(dàfú)下降,王喆也被居民亲切地(dì)称为“家门口(jiāménkǒu)的婚姻和谐卫士”。“小王性格开朗,讲话温柔,见谁都笑盈盈的。别看她年轻,我们谁家有点不顺心的事儿,都愿意找她聊聊。听说她最近被评为全省优秀‘巾帼调解员(tiáojiěyuán)’,这份荣誉可谓(kěwèi)实至名归。”居民唐丽清对记者说道。 “大姐,最近有空没?咱们社区过两天有个讲座(jiǎngzuò),是关于妇女权益(quányì)保护的,有时间的话就过去听听。”王喆始终坚信,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。她明白,要从根本上减少婚姻家庭纠纷,不仅要解决当下的矛盾,更要(gèngyào)提高居民的家庭经营能力和法律意识。于是(yúshì),她依托(yītuō)长江路街道妇联“WOMEN 长江”品牌,创新推出“三个一”工作(gōngzuò)模式。该模式应用后效果显著,很快便在全街道得到推广。 “‘三个一’即一个月、一个季度和(hé)一年。街道(jiēdào)每个月会组织开展(kāizhǎn)‘调解(tiáojiě)大集’活动(huódòng),为居民(jūmín)提供专业(zhuānyè)的调解建议和法律咨询服务。活动还融入茶艺、花艺等体验场景,在为居民提供专业指导的同时,增加了(le)活动的趣味性。”王喆说,“每个季度社区会组织开展‘姐妹谈心会’,由女性居民结合自身经历,交流分享家庭经营、育儿等方面的经验和技巧,提升家庭经营能力。此外,街道每年会评选‘金口碑’调解骨干,以此激发居民参与调解工作的积极性,为街道挖掘和培养优秀调解人才。” 截至目前,“调解大集”已累计服务群众超500人次;“姐妹谈心会”开展妇女权益讲座20余场,惠及300余名女性。在“三个(sāngè)一”工作模式的(de)推动下,长江路街道逐渐形成了“人人参与调解,共建和谐社区(héxiéshèqū)”的良好氛围(liánghǎofēnwéi)。 (大众新闻·青岛西海岸(xīhǎiàn)报记者 刘宏超)
守护家庭“小和谐” 赋能社区“大平安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