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多地明确:鼓励实行2.5天休假!

体育正文 264 0

多地明确:鼓励实行2.5天休假!

多地明确:鼓励实行2.5天休假!

GDP增至十年(shínián)前的三倍,以(yǐ)全省5‰土地撬动9.2%经济总量——

湘江(xiāngjiāng)西岸,十年长出一座新城

湖南日报全媒体(méitǐ)记者 王晗

1200平方公里土地(tǔdì),一张先行先试的蓝图(lántú),绘就怎样的发展画卷?

2015年5月24日(rì),湖南湘江新区(xīnqū)作为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揭牌,开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不懈探索。

十年来(lái),湘江新区以改革破局、以创新驱动、以生态筑基、以民生为本,GDP增至十年前的(de)3倍,以全省5‰的土地撬动9.2%的经济总量,在湘江西岸勾勒出(chū)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画卷。

改革攻坚(gōngjiān)破局,创新落地生根

驱车经长沙湘府路大桥自东向西,李自健(lǐzìjiàn)美术馆、谢子龙影像(yǐngxiàng)艺术馆、湘江新区城市馆等文化新地标(dìbiāo)次第映入眼帘,长沙“满哥”康柯习以为常。

2022年以前,“湘江(xiāngjiāng)新区(xīnqū)”对于网约车司机来说,还是个模糊的(de)地理概念。彼时的湘江新区,虽然经济发展势头(fāzhǎnshìtóu)强劲,却受困于“区中有区”的体制壁垒,与岳麓区、长沙高新区的“融合”亟待更加深入。

“无改革、不新区”!改革,推动“地理意义”的湘江新区更加清晰,同时提升政务(zhèngwù)服务能级(néngjí)。

4月下旬,湖南源源生态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将一面(yímiàn)写着“纾(shū)企困,暖人心,新区担当解难题”的锦旗,送到湘江新区“办不成事”反映(fǎnyìng)窗口,盛赞政府迅速响应、倾力助企。

2022年,湖南湘江新区优化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入选中国改革年度特别案例。

“办不成事”反映窗口是湘江新区改革的一个缩影。2022年(nián)6月“三区合一”以来,在省级(shěngjí)市级层面“应放尽放”“扶上马更要送一程”赋能下,全新出发(chūfā)的湘江新区重构体制机制,从(cóng)“多块牌子并行”到“一套班子统管”,变“分散作战”为“全域一盘棋”。

这场改革打破(dǎpò)行政藩篱,管理效能与发展(fāzhǎn)合力全面提升。当年,湘江新区优化管理体制综合(zōnghé)改革入选“中国改革年度特别案例”。“办不成事”反映窗口设立以来,致力于(zhìlìyú)解决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问题,满意度超98%。

改革的触角不断延伸:2023年,“310”审批服务改革持续推进,营商政务(zhèngwù)环境(huánjìng)进一步优化;2024年,产业工人队伍(duìwǔ)建设改革工作入选中国改革年度案例……

以“三区合一”改革为引擎,湘江新区产业(chǎnyè)向(xiàng)集群化与空间创新发展,激活内生动力,奔涌创新活力。

科创引擎驱动,发展生生不息(shēngshēngbùxī)

“我坚信,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品,终将(jiāng)在这片美好舞台扎根绽放。”湘江新区成立之初,长沙创荣电子(diànzi)董事长任乐军就深耕于此,凭借一项项技术突破(tūpò),将投影仪产业做成了行业“巨头”。2024年,其(qí)产品销量占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一。

创荣电子的生产线。

成立10年(nián),湘江(xiāngjiāng)新区高新技术企业从80家增加到3721家,实现飞跃。

“无创新、不新区”!高“研”值企业在湘江新区茁壮成长,省级(shěngjí)四大实验室落子入驻,20余所高校(gāoxiào)院所和众多高新技术企业云集……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与(yǔ)湘江科学城“双城”联动,释放(shìfàng)出强大的创新动能。

从政府部门(zhèngfǔbùmén)到高校院所(yuànsuǒ),从龙头企业到小微公司,创新因子深植于发展脉络。十年(nián)来,湘江新区锚定科技(kējì)创新主赛道,推动直属片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跨越式增长——从2015年的2.3%跃升至2024年的9.5%,创新动能持续迸发。

功以才成,业由才广。湘江新区通过打造(dǎzào)全方位、全周期(zhōuqī)人才服务生态(shēngtài),吸引人才、留住人才、引育人才。截至2024年底,区域人才总量突破百万大关,高层次人才数量接近长沙市(chángshāshì)一半,驻区高校毕业生留湘率达65.5%。

“科创的(de)核心在于人才,城市的温度则是留住人才的关键。”湘江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(chǎnyè)促进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曾敏介绍,通过“政策引才、产业聚才(jùcái)、生态留才”,湘江新区构建起“人才—产业—城市”共生共荣的良好生态。“湘江英才”“柳枝行动”等(děng)政策护航,为大学生创业提供(tígōng)资金、场地以及导师等全方位支持。

湖南湘江新区智能制造装备与工程机械产业产值规模持续领跑全国。

科技创新的目标,在于驱动产业迭代升级(shēngjí)。十年前,湘江(xiāngjiāng)新区(xīnqū)产业发展还局限于传统制造,如今,工程机械、电子信息、新材料三大千亿(qiānyì)级产业集群拔节生长,上市公司从19家增长到57家。作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的核心承载区域,湘江新区以中联重科、星邦智能等全球50强企业(qǐyè)为引领,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、绿色化方向转型。

湖南湘江新区前瞻性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,助力长沙拿下五块国家级牌照。

创新之火,引发湘江新区数字经济集群式爆发,数字经济与实体(shítǐ)经济在岳麓山下(xià)深度融合(rónghé)。中电软件园从“鱼塘荒地”蝶变为千亿级数字产业高地,世界计算(jìsuàn)·长沙智谷加速夯实发展的算力根基。在智能网联汽车、生物医药等新兴(xīnxīng)赛道,湘江新区也在加速布局,逐渐形成(xíngchéng)“支柱+特色+新兴”产业矩阵,“2+4+N”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加速构建。

擦亮民生底色,更添(gèngtiān)壮志雄心

“下楼散步(sànbù)方便,社区活动丰富,日子越(yuè)过越舒心。”湘江新区天顶街道航天大院小区居民陈桐生说。2024年,该小区获评中国幸福社区范例奖,成为新区民生蝶变的生动(shēngdòng)缩影。

民生温度,藏在老社区的(de)“微更新”里。十年间(shíniánjiān),湘江新区累计改造老旧小区80个(gè),人均居住面积达42.6平方米,“安居”梦想化作“乐居”生活。

湘江新区构建的“15分钟生活圈”,让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、舒适、丰富多彩。

教育惠民,撑起未来发展的(de)希望。十年来,湘江新区(xīnqū)累计投入教育经费超475亿元,新建中小学校及幼儿园156所,新增学位18.9万个,精心织就“15分钟入学圈”,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城乡每个角落;223个社区图书室星罗棋布,1000余场阅读活动精彩纷呈,编织(biānzhī)起覆盖全域的“书香网络”。“岳麓山(yuèlùshān)下好读书”,成为湘江新区教育均衡(jūnhéng)发展的响亮名片(míngpiàn)。

生态优美,是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底色。“治水兴城”理念深深刻入湘江新区发展(fāzhǎn)(fāzhǎn)基因。梅溪湖(雷锋(léifēng))水质净化厂,日处理(chǔlǐ)25万吨污水,守护一湖碧水;经生态治理后,后湖蝶变成文化(wénhuà)“后花园”;龙王港河道重泛清波,河畅水清、有鱼有草、河岸景美、人水和谐;洋湖湿地公园串联水街业态,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。

百米矿坑蝶变为湘江欢乐城。

“滩涂锈带”也迎来新生。大王山的百米(bǎimǐ)巨坑经生态修复,蜕变(biàn)为承载无数快乐和惊喜的“欢乐(huānlè)王国”;梅溪湖的葡萄园里,13884块异形幕板拼接成“芙蓉花(fúrónghuā)开”,长出一座国际文化艺术新高地;滨江的长沙锦纶厂经更新改造,变身锦秀拾光·0731园区,成了“老工业遗址+新潮(xīncháo)商业体”融合发展的典范。

改造后的锦秀拾光主街区。

十年砥砺,湘江(xiāngjiāng)西岸新城崛起。城市更新、教育惠民、生态治理……湘江新区的每(měi)一次蜕变,彰显着对“新”的不懈追寻。

长沙市委副书记,湖南湘江新区(长沙高新区)党工委书记、岳麓区委书记谭勇表示(biǎoshì),将瞄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核心示范区、新型工业化引领区、改革开放(gǎigékāifàng)样板区、宜居宜业标杆区、共同富裕示范区、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核心增长极,加快(jiākuài)推进高端产业(chǎnyè)新区、前沿(qiányán)创新新区、开放活力新区、一流品质新区建设。

多地明确:鼓励实行2.5天休假!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